旅游网

标题: 焦作步兵团2017.2.25好相寺-外荒-老潭沟小寨沟顺利归来 [打印本页]

作者: 驴友凉白开    时间: 2017-2-26 17:57
标题: 焦作步兵团2017.2.25好相寺-外荒-老潭沟小寨沟顺利归来
春分过后,乍暖还寒,天气不可捉摸,迎春花已开,却突如其来一场大雪,但这雪就像是为了完成冬天的例行任务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雪后几乎一周都是好天。
周六计划徒步老潭沟。
因有驴友打探得消息,春节前后云台山驴道把关非常严格,此次探寡妇路,据说异常陡险,偷渡,还是顶风作案,又有新乡朋友打了招呼要随队,人不能太多,没敢很宣传,就凑了一辆小面包。
早6:30三维准点出发。
方庄早餐毕,进入岸上乡(现改名为云台山镇)云台山景区内,路边背阴处犹有残雪,寡妇路在朝阳面祈祷雪已化尽,8:05穿过茱萸峰涵洞,10分钟过一斗水路口(右手边),8:19到香炉河路口(左手边),下车整装,准备徒步。
天是好天,晴空万里,流云如絮;只是风不正经,吹的人直缩脖子,山顶要比山下冷个四五度,小风飕飕,骤然让你醒悟这还是冬天呢!
路口就是个岔路,左下是去香炉河的,我们直上,40米又遇岔路左下奔马路去好相寺方向。
交代司机给随后赶来的新乡群友指示路标。
一路下坡,8:52下到好相寺村。
这里只剩下三户人家,一村妇正烧火,忙着做早饭。
问“好相寺”的寺在哪,说“你刚走过那口(村口路边)”,回头找找啥遗迹也没看到。
村前奔马路平切绕山,沿途上下岔路均不拐。
沟里没风,春光和曦,暖洋洋的,踏着脚下的积雪,咔吱咔吱,非常惬意。
9:23看到左下远方的子房湖,碧绿如翠玉,一只小艇在湖上冲浪,荡出有规则的波纹,像翠玉面上裂开的花纹,平添魅力。
9:48离开大路,左拐小路下山,有布条(怕拐错路的顺小路走40米,有棵卧倒松是标识),穿橡树林往沟底下。
隐隐有点担心,这里背阴,积雪未化,越往下走越困难,10:20到驴跳石,果然不妙。
“驴跳石”,又叫“驴一迈”,即需要大跨步蹦上一块大石头上而已,只是这块大石头长宽也就一米见方,三围孤立,而中间是一米多宽的距离,视觉上凶险的是这一米多宽的距离下边是个悬崖大缝隙,恐高的人有点困难。
更要命是今天这点下崖路和大石头都被积雪覆盖着,既不能“迈”更不能“跳”,叫“驴慢挪”合适。
下绳,一个一个来,万般小心,平时看下边的驴夹缝五六米高,根本不在话下,今天却感觉异常惊心,平白增添了一份恐怖视觉,创造“提心吊胆”这个词的人一定有过类似的最深刻的体会,每一步都需要试探,踩稳,好在积雪都是浮雪,用脚驱一驱基本上能驱出浮土,否则滑不留足,就根本没法下了,饶是如此,19个人下了足足半个多小时,继而右转下驴夹缝。
山里大大小小的“一线天”之类的地方多了去了,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窄和陡,十几米长的夹缝仅容一人刚好通过,而且脚下坡度超过45度,浮土虚滑,虽然夹缝里没雪依然需要小心,不过因为刚走过惊心动魄的驴跳石,坡陡已经不算个事了。
11:10下到沟底,右拐迎着阳光往下游走,二十分钟右手有岔沟,这是去外荒的上山口。
继续顺沟往前走50米到小寨沟源头,下望小寨沟景区,游人如蚁,已经有不少游客了,心放下去一半~偷渡就要趁乱,游人越多越好。
返回外荒上山口,依然是背阴沟,积雪蔼蔼,艰难跋涉,不过,上山容易下山难诠释的淋漓尽致,踏雪抜高虽然辛苦,比踏雪下山容易的多了。
进沟抜高20分钟,左上小路继续往坡上抜,雪地没路,按轨迹也只能看个大概,只能一点一点的探。
阳光照的人心里暖洋洋的,给人以希望、鼓励和信心~因为有阳光的地方就没了积雪,也能看到路了。
12:00抜到崖顶,歇10分钟等后队。
12:23拔到坡顶。
岔路右绕平切,快到外荒村了岔路很多,一分钟岔路继续左拐,再一分钟岔路右拐(其实左拐也可以,绕的远一点),再一分钟岔路左下是砖砌步道(外荒的步道,远),我们右走,一分钟又遇岔口左直走,上条石步道,两分钟到外荒,看表12:58。
所谓“一户一村一村一户”的外荒村,其实在山里,一个自然村只剩一户人家的现象并不少见,外荒之所以出名得益与当初建上云台景区时的大力宣传。
户主姓赵,一家4口。
跑了一上午,人困驴乏,报碗捞面,老板还给捣了一罐蒜汁,啤酒,牛肉,小零食。
年轻户主见识的多了锻炼的很善谈,听说我们是从驴跳石过来的,不住的讲述“天地箍桶”(驴跳石)的故事,饿了也顾不上礼貌,一边哼哼哈哈的答应着,一边唏里呼噜的吃面,户主刚揭一锅大包子,免费品尝,可惜肚子实在撑不下了。



~~~~~~~~~~~~~~~~~~~
14:04开步,小停车场左下。
步道。
小路。
沟里又上步道,拐左下。
二十分钟路过小乱石观景台,看下边废弃的缆车和沟底老潭沟步道,景区里没看到啥游客。
老潭沟是当年云台天瀑的观赏地。
从老潭沟底往上看,山峰直插云天,万木葱荣,上源头两股河流在崖谷出口汇集后,从绝壁上飞流直下,如天河倾泻,形成300多米落差的大瀑布,现场震耳欲聋,震慑心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儿是一种最真实的感受。三十年前曾经有幸目睹,壮观的感觉,回忆起来依然让人心荡神驰。
但更让人心向往之的不是大瀑布的壮观,而是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伴结伴出游的那段经历,心无旁骛的,能陪你一起扒拖拉机,一起饿肚子,一起冒平生第一次夜走山路的风险,患难与共的那份情意,暖暖的在心底,挥之不去。
去年夏季的几场大雨后,河水暴涨,云台天瀑奇观再现,本群组织天瀑峡游玩,观看了瀑布源头,游泳戏水,至于大瀑布,由于云台山高额的门票费,呵呵,就给它在心底里留下一个最美好的回忆吧。
14:30下到水泥路,左下(右转过涵洞是去双头泉的,涵洞口直上步道是去大瀑布源头的),一分钟到缆车站(若水泥路继续走,穿过铁门涵洞大路也可以到老潭沟),穿过缆车站过对面小路往沟里下,小岔路,右上巨石是瞭望台,左下再绕回左边崖根就是大名鼎鼎的寡妇路了。
何谓寡妇路?
寡妇路指的是云台山景区龙潭沟上口悬崖上的一段石板绝壁栈道。该绝壁高逾两百米,几近垂直,在几乎是一整块石灰岩的崖壁上开凿出来栈道,大约开通于清康熙年间,是连接晋豫两省的咽喉要道。
单从“寡妇路”的名字上就可以想见其凶险成度,至于名字的由来,一说过去山西男人出山必经此路,常有坠落山崖丧命的,家中女人就成了寡妇,久而久之,寡妇路的名字就叫出来了;另种说法是,此路为一晋商大财主的妻子为纪念其坠崖的亡夫带头捐资一斗黄金而修建的。
因为寡妇栈道无碑无撰留于后世,我们也只能凭空猜测了,传说中似乎都断定此路必为民间最底层民众所修,理由:“若是官府或豪富所建,怎么可能不勒石为碑著文以记,以期后世流芳哪?!”
用现代官员的道德操守去揣度二百年前官员的忠义思维程度,似乎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呵呵个人见解,随意拍砖。
如此浩大的工程带来的效益当然也相当可观,从此山西商队的轻便驮马便可以直通河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
现在岸上乡纸坊村的石板店,黑石岭村的杏树店,古洞窑村的檀香店等,都是当时的车马店,专供晋豫客商留宿的。
据说当时纸坊村石板店卖杂面,一个铜板一碗,在农闲生意好时每天竟能收一脸盆的铜钱,可见寡妇路附近村镇的繁荣。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欲进犯陵川县重镇夺火(夺火原名“铎壑”,因春秋时期为铎遏父的封邑而得名,后讹传、演变为夺火,自古为军事要地~永和隘,历朝均设有兵驿镇守,是山西通往河南的咽喉要道),与中国守军在寡妇路上下崖间进行了一场为期三天的攻防战,结果我军大捷,寡妇路也被炮火炸毁,完成了它最后的辉煌。
目前寡妇路只剩下不足200米可见原貌。
路面由长条青石板铺就,宽两米,每隔几米还由橫石板隔段,以起到稳固石基的作用。对于常跑山的驴友来说走寡妇路如履平地,与听到的凶险程度大相径庭。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这是一条轻便驼马商道,当时的人们一定是赶着骡马经过,并驼运着盐、药材、粮食等等货物,人可以提醒自己小心,却没有办法保证牲口不失蹄,而在这里一但马失前蹄那绝对是致命的灾祸。
小心翼翼过了最窄处,下面成毛道了,15:00水泥路右绕,曲里拐弯盘山,回望寡妇路,走的时候没觉得,看的时候的确惊心,路在绝壁上呈三四十度的斜坡直下,半空中一扑溜废弃的缆车晃荡,客观上增添了视觉震撼的效果。
15:17遇岔路,右下去大瀑布沟头(老潭),但老潭沟没瀑布就没啥看的,继续沿水泥路出沟~节约时间可以到小寨沟遛遛。
15:47到泉瀑峡口(即老潭沟),左拐进小寨沟(即潭瀑峡)玩。
小寨沟的热闹和老潭沟的冷清真是天壤之别,用摩肩擦踵,熙熙攘攘形容不为过。
但景区的景致对于驴来说反而没多大的兴趣了,16:10勉强晃到“Y字瀑”,拍了几张照片,算是完成游玩小寨沟的任务了,交代继续游玩的群友17:00在服务区集合,返回等候。
云台山免费到本月底,只收交通费60元,三月份女士继续免费,男士半价,这是旅游淡季一个很好的营销策略。
溪流边看到一株山桃花,蓓蕾粉嫩,含苞待放,每年三月份山桃花一但开放,上云台游客陡增,云台山景区就会派人在老潭沟下把守,寡妇路就很难逃票了。
17:10坐上景区大巴,二十分钟岸上服务区换我们的小面包,顺利返程。
出景区往方庄方向过大桥,看到桥南头右侧原来的水泥路铺成柏油大道了,是不是里面也要弄成景区了?前年从这里徒步偷渡红石峡的,看来以后会越来越困难了。
18:20到焦。
感谢焦作和新乡19名驴友同行,度过一个刺激、快乐的周末,通过实践证明,寡妇路只是承担了一个凶险的名声,对驴友来说,呵呵!但今天的线路因为山里背阴处积雪未化,上下山都湿滑异常,特别是驴跳石处,非常危险,必须下绳,不建议人多出行。
下周六游玩洛阳眉山,群友尽量用年票出行,可以有时间玩完黛眉山全程。
周末一起嗨,有你更精彩,焦作步兵团户外QQ群386486320欢迎喜欢登山、徒步、旅游的焦作地区友友们加入。也可加焦作
步兵团微信群。

~~~2017.2.26凉白开

(, 下载次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