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标题:
电视台欲让驴友重现生死奇迹 四姑娘山景区霸气回应
[打印本页]
作者:
卜、小坏
时间:
2012-2-2 10:52
标题:
电视台欲让驴友重现生死奇迹 四姑娘山景区霸气回应
(, 下载次数: 35)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吹得伟大,死得凄惨!”如果你是在刷微博时随便看到这句话,那么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但如果这句话是四姑娘山景区官方微博发出的,那就有得围观了。
前日,湖北卫视《冲出危机》栏目发微博预告:3年前在四姑娘山失踪10天死里逃生的驴友刘亚超,近日会参加该节目,带领节目组重返四姑娘山。这一来,四姑娘山景区立刻警惕起来了……
新闻背景
当年的奇迹
2009年2月8日,在四姑娘山失踪10天,吸引了数十人进山救援的刘亚超及其同伴回到成都。
其原本行程的计划是用时三四天,靠自己求生本能走一条路线。因一开始走错了路,前3天基本上把食物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实际上,出发时携带的食物也就只能保证前3天的供给。
最后4天没有吃的,他们将尿液蒸干,舔食其中的盐分,并且吃爬虫。最终,他们在悬崖上摔了几次后,顺着河水漂流而下,终于找到了一家当地农户,并与家人取得联系。
刘亚超与另一名失踪驴友都供职于同一家拓展俱乐部。在当年受访时,刘亚超说道:“这次这么艰难我们都完成了,也许以后四川就没有什么穿越不了的。”
从此话中能看出,与2011年四姑娘山失踪的驴友回家后的低调道歉相比,2009年的登山失踪并引发搜救还是件可以高调的事。
来围观吧
景区VS电视台
2月1日00:21
官博
凌晨警告:后果自负
昨日,四姑娘山新浪官博在凌晨发出的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吹得伟大,死得凄惨!代表景区严正警告!线路已封闭!后果自负!”
这条微博是针对湖北卫视《冲出危机》节目的一条预告而发的,该预告中介绍了成都小伙刘亚超3年前在四姑娘山经历了10天的生死考验,如今即将再次重返四姑娘山,“冲出危机即将重走雪山探险之路,呈现新闻当事人10生死之旅。敬请期待。”
2月1日00:37~13:25
电视台节目组
指责景区监管不力
在四姑娘山景区咆哮之后,《冲出危机》的一名工作人员——微博名为“杨宁的围脖”在凌晨回复道:“景区自己不去抓宣传教育、信息普及,不完善标识导视系统,不完善备报制度,还指责我们。”
此后,这位自称已经当妈的工作人员又批评起了景区的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毫无理性,这就是景区的信息提供方式和宣教水平。”
2月1日09:24
官博
为情绪激动道歉
在随后不久,四姑娘山官博发布了一条公开致歉:“在湖北卫视、冲出危机、杨宁的微博得知要重走已经封闭的龙眼区域,情绪激动,出言不逊,伤害了公众感情,特此公开道歉。”
不只是误会
最担忧“越禁越来”
事实上,“杨宁的围脖”大谈景区的管理,却忘了说节目并没有真的打算重走当年的线路。而四姑娘山在道歉后,也是依然心存担忧……
《冲出危机》节目组
一切是场误会,不会真的重走
节目组制片人李陶表示,这一切都是场误会,节目是一个公共安全科教节目,主要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比如在遇到灾难和紧急状况时该如何逃生,普及一些逃生的技巧。”
李陶说:微博中所用的“重走”字眼,并不是指重新走一遍当年的线路,“首先我们不可能违反规定走已经封闭的线路,而且我们也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其实,这只是一种情景再现,“在景区取景,还原一下画面,再现他们当时是如何保暖、如何取火、如何找食物等经历。”
李陶说,“对于当年那个事件本身,节目是持批判态度的,而且在录制节目时,当事人也就这件事进行了道歉。”
李陶最后又将话题移回四姑娘山官方微博的回应,认为有不妥之处,“作为管理单位更应该找找自己的漏洞,我们的节目内容其实在帮景区普及哪些地方不能去。”
四姑娘山管理局
社会“越说越整”,节目会起“教唆”作用
昨日的四姑娘山景区官方微博由景区管理局营销处副处长唐真维护。
昨日上午,他虽然为之前的出言不逊向公众致歉,“但我仍然不同意这个节目的做法,我认为,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叫‘越说越整’,假设电视台节目一播出,会有更有的旅游者去探险,去以规避管理来寻找刺激。”
唐真说,之前的“出言不逊”,“是话丑理端,虽说电视台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教育爱冒险的旅游者,但我认为,这其实不是教育,而是‘教唆’,如果有人去寻求刺激,那么必定会出现很多不规范现象。把危险线路炒作起来了,其实对多方都是不利的。”
超8成网友反对重走
官博发出后,大部分网友表示了对四姑娘山景区官博的支持,“支持四姑娘”、“景区官博太霸气了”的言论四起。也有网友认为景区这样说确实有失体面,“谁在管理这个微博?不懂公关?”
而在一项“遇险旅友准备再登四姑娘山遭景区警告,景区该道歉吗?”的投票中,85%的网友(截至昨日19点49分)认为景区无需道歉,而且“这些人该骂,简直就是浪费公共资源嘛”。
欢迎光临 旅游网 (https://lvyouwang.org/)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