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面条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中国,有人说是波斯,也有人说是约旦河谷。但可以肯定,与流行说法不同的是,面条并不是被马可波罗引入意大利的。
其实我们现在吃的意大利干面条起源于阿拉伯,是早期阿拉伯商人穿越沙漠携带的干粮。在公元9世纪,阿拉伯菜谱中就出现了干面条;到了10世纪,阿拉伯文字记载了一种叫itriyah的在商店卖的长条型干面。这种干面条很快传到了希腊,被称作itria,后来又传到了阿拉伯人控制的西西里岛。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在1150年留下了有关制作和出口干面条的记载。马可波罗1292年才回到意大利,而这些证据都早于1292年,充分说明马可波罗将面条引入意大利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吃了那么多年的意大利面,你知道到它的故事吗?你想要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请听小编游伴伴给您娓娓道来! 早在中世纪,意大利面就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特色一直保持到今天。15世纪,制作面条的工艺传到意大利其他地方。当时流传下来的一种制作通心粉(macaroni)的方法就是在面团中加玫瑰水,这仍然反映出阿拉伯的影响,如果现在有哪家餐厅采用这种做法,他们一定会打出新世纪fusion菜的招牌。到了1574年,一个名叫面条生产商社团的行会成立了,1577年还制定了面条大师社团规章。显然,几个世纪来,意大利人一直把做意大利面当成一项严肃的事业。 直到17世纪,意大利面一直是富人们享用的佳肴。后来在那不勒斯出现了机械压面机,生产成本降低了,普通人也能吃上意大利面了。那不勒斯城的穷人们几乎顿顿都要吃面,所以有人叫他们吃通心粉的民族。在19世纪晚期,大量生产面条的新机器出现了,面条的种类和形状也越来越丰富。 当然,大家都知道,意大利面必须有沙司酱来配。最早的沙司酱是猪油和奶酪,富人们则用糖和肉桂。番茄沙司到19世纪才成为意大利面的佐餐佳料。别忘了,番茄是被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入欧洲的,几年后,它才开始在意式美食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你打算去罗马旅行,一定别忘了去那儿的面食博物馆看看,详细了解一下意大利面的历史。 现在的意大利面,包括在北京能吃到的意大利面,基本上都是干面。意大利法律规定,干面条只能用硬质小麦粉和水做,不能掺其他东西。干面条的形状多得数不过来,大多数是根据形状命名的,比如farfalle (蝴蝶形面);conchiglie(贝壳面);spaghetti(细面);penne(管形面);orrichiete(小耳朵面),很像中国的猫耳朵面食。 与此相反,意大利北部常吃的新鲜面条是用鸡蛋和一种特殊的小麦粉做的。这种小麦粉在北京的有些超市也能买到。在北京,有些意大利餐厅也有新鲜面条,而且总是打出自制的名头,但大家不一定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所以,如果你有任何疑问,一定要问个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