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女士在宽窄巷子里留念。
本期《人在旅途》栏目,记者采访了市民吴女士。她向记者讲述了她印象中的成都。
“记得我初到成都时,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我认为不久就会雨过天晴,但不料雨竟下个没完没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成都——‘天无三日晴’。”吴女士说,有时好不容易见到太阳的笑脸,不知从哪里飘来一片云,雨便又落了下来。成都的天气真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在成都10多天的时间里,阴多晴少。”吴女士说。
吴女士告诉记者,成都街头,茶馆比酒馆多。成都人喜喝茶,茶馆里常常爆满,老板不得不在门外再支几张桌子。人们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打牌,也可以谈生意,可以天南地北侃大山,可以独自细斟慢啜,花上10几元钱,耗到日落月出。
成都的菜几乎是“无菜不辣”,对她这个喜食清淡、不耐辛辣的人来说,简直难以忍受。吴女士说:“一次吃饭,当地朋友点了一盘麻辣鸡杂。我只尝了一口,便被辣得直流眼泪。朋友说,本来要请我去品尝‘伤心凉粉’这道名小吃的,但见我如此惨状,也就罢了。”
后来,吴女士得知,在辣的程度上,“麻辣鸡杂”与“伤心凉粉”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据说会将人辣得涕泪俱下,呼天呛地,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伤心凉粉”由此得名。对于此类成都名小吃,吴女士再也不敢品尝,只能“高挂免战牌”。“当然,成都也有一些名小吃是不辣的,成都人称这类小吃为‘白味’,以对应麻辣类的‘红味’。”吴女士说。
“对于我们这些外地人来说,四川话简直如同外语,根本听不懂。四川话语速很快,语调很高,3个女人凑在一起说话,你会以为她们是在吵架。”吴女士告诉记者,按说悠哉悠哉的成都人,说话也应该慢声细语,可到了成都才知道,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在陌生的城市出行难免要问路,这时语言便成了问题。吴女士在成都第一次出游便迷失了方向,问路边一老者,老人倒是很热心,只可惜说了一大堆话,吴女士一句也没听懂。然后,她又问一名中年男士。听到吴女士说的是普通话,对方便颇费力气的用“四川普通话”作答,听得吴女士一头雾水。“最后,我问了一个年轻的成都女孩,女孩马上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为我指明了方向。吃一堑长一智,有了这次经历后,每当需要问路时,我都会‘挑选’成都女孩询问。她们总能用正宗的普通话热心而又准确地告诉你应该行走的路径,甚至提示你没有想到的方面,实在令人感动。”吴女士告诉记者。
最后,吴女士表示,她很喜欢成都。她说:“我喜欢成都厚重的文化底蕴,那里有数不清的名人古迹,可谓人杰地灵。我还喜欢成都美妙绝伦的自然风光,喜欢成都人悠闲随意的生活方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