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自助旅行

今日:0|主题:430|排名:7 
旅游网> 自助旅行> 巍宝山的五大宝藏——马勋朴(一)
与自助旅行相关
旅游资讯
名胜景点
户外俱乐部
查看:3101 回复:0 发表于 2017-4-25 15:13
发表于 2017-4-25 15: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巍宝山的五大宝藏——马勋朴(一) [复制链接]

        巍宝山是有形的自然景致、道观人文建筑、南诏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结合。置身于这座穿越了千百年时空的历史文化殿堂里,人们的心灵与思想总是如浴春风里。巍宝山是最值得人们若干遍品读的经典,在这里,人们感受得到和谐社会最原始的理论根源,看得到传统文化典籍《道德经》活着的范本。他自身有五大宝藏,使之成为集中国道教名山、南诏发祥地和国家森林公园为一体著名风景区。

历史宝藏  
        在山门看到前中国道协会长黎遇航所书“巍宝仙踪”,沿途石牌坊上“青霞在望”,青霞宫山门两侧“青霞紫气”,青霞宫中“片石含青”匾和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修巍宝山青霞观碑记”,还有南诏土主庙及庙中“南诏疆域图”、石刻“南诏图传”,十三代王铜像等,都在向你讲述一段从巍宝山源起,将仙气、王气、人气结合,同巍山、同大理、同云南有关的南诏历史。唐初,南诏始祖细奴逻就生活在巍宝山麓的彝族村寨前新村,巍宝山就是其耕牧之地。一段时间,太上老君在这一带考察选拔干部。老君化为乞丐在山腰一块巨石打坐。细奴逻妻给在后山耕地的夫君送饭,几次都被乞丐要吃了,往返者三。太阳落山了,细奴逻在巨石边同老人、妻子相遇,得知原委后,非常赞赏妻子的做法,还热情地挽留老人到家中闲息。老人用手中的烟杆在细奴逻的犁杖上敲了十三下,然后化回原身骑青牛冉冉升天。后来,自细奴逻起,南诏传位十三代,历253年。我们今天在山中看到的“巍宝仙踪”,其实就是在讲述南诏在巍宝山发祥的历史。“青霞紫气”,则是指山中是仙人到过出过王的地方。“片石含青”匾,也是记载南诏发祥的历史。前新村中,细奴逻生活的遗址,被村人奉为神地。巍宝山中前新村彝族的祖庙——南诏土主庙,系唐开元二年(714年),南诏第三代王盛罗皮奉旨建盖,供奉南诏始祖细奴逻,是彝族祖先崇拜第一座土主庙,是全国彝胞祭祖的圣地,这种古老的习俗历千年不衰。很多对南诏文化动态的传承方式,只有在巍宝山才能看到。南诏的历史,从巍宝山开始,几经艰难,其中,皮罗阁、阁罗凤、异牟寻有好几位南诏王的故事我们应该认真的记住。南诏对祖国边疆的统一,各民族的团结,贡献是非常大的。正是其重要的历史价值,1999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将巍宝山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诏从巍宝山发祥,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前四代王主要经营巍山(蒙舍诏)九十多年,直到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前后,统一洱海区域后,统治中心北移,迁都至大理太和城。本来在六诏中毫不起眼的蒙舍诏为何居然能始统六诏、后征爨部、经营云南,发展成为声威远播海内外的强大地方政权。回顾一下蒙舍诏为什么会强盛的这段历史,就不难找到答案。

        其一、南诏始终附唐,得到了唐王朝的支持。细奴逻立国不久,就在唐朝支持下兼并了富饶的白崖地区(今弥渡红岩)。民间有一种说法是张乐进求禅让,其实,不是禅让,是兼并。一方强大,一方弱小,力量悬殊,吞吃你不商量。唐永徽四年(653年),朝廷敕封细奴逻为巍州(巍山县南部地区)刺史,并得到大量赏赐。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盛罗皮被朝廷敕封为台登郡王(四川冕宁。郡王,唐代爵号九个等级的第二级,从一品)。经唐朝钦准,在今巍山巍宝山上为其祖父细奴逻建盖了土主庙。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击破吐蕃进犯,玄宗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礼遇与三司等同,从《中国文化史词典》等古代职官条目中考证,特进,官名,西汉末期始设,以授列侯中功德尤盛、在朝廷中有特殊地位者,位在三公之下。唐宋时成为文散官的第二阶,相当于正二品。云南王、越国公则是爵号。唐代有九个等级的爵号。云南王、越国公为第三级,属从一品。开府,唐代,定开府仪同三司为二十九级文散官阶的最高一级,品级为从一品。可见,自秦皇汉武开西南以来。作为唐朝可靠的合作伙伴,唐朝给皮罗阁的地位是极高的。宋《册府元龟》所保存的一份材料中有唐朝廷给皮罗阁的诰文中是这样说的:“归义,挺秀西南,是称酋杰,仁而有勇,孝而兼忠。同期,唐朝宰相张九龄以皇帝名义写给皮罗阁的信中说:“卿于国尽诚,在边为捍,委寄得所,朕复何忧!”说明唐玄宗因西南有对唐朝忠心耿耿的皮罗阁而十分欣慰。

        其二、唐朝要在西南地区寻找一个可靠的同盟以稳固地经营云南。唐朝经营云南,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云南地区长期是部落林立,各自为政,互不秉属,战事连连。
        其三、阻止吐蕃的扩张,唐朝需要可靠的合作伙伴。唐朝初期,祖国西部崛起的一个强大的军事王国吐蕃国对其形成了强大的威胁。吐蕃势力一度控制了唐朝西北的大片领地,攻陷唐朝许多州县。至唐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时,吐蕃的势力已延伸扩展到今天云南西部的洱海区域。这时,选择扶持可靠的合作伙伴,作为抵御吐蕃扩张,巩固西南地区统治治国策略的实施,唐朝己是刻不容缓了。
        这样,结束历史以来部落间的纷争,巩固祖国西南边陲的历史责任就必然地落在蒙舍诏肩上。以后的历史证明,蒙舍诏没有辜负历史的选择。
        作为中国的道教名山巍宝山,自古至今也有不少的道教的仙话传说。早在汉代孟获呈武,诸葛亮攻心,上演“七擒七纵”喜剧之时,孟获的哥哥孟优比诸葛亮还道高一筹。他认为斗志虽可显一时之功,攻心或可求得一世安宁,但要求得百世和谐,千秋稳定,莫如修道传教,教化子孙,那个时候,巍宝山就被孟优选定为修道传教之地。至今,山中孟优墓、孟优井等遗迹依稀尚存。东汉道人杨波远,人称神明大士,曾骑三角青牛到巍宝山传教。唐代道士杜光庭也到过巍宝山传教,据说,大理太和城的“蒙国碑”(后叫南诏德化碑)就是那时由其书写的。这是在巍宝山寻到的第一个宝藏。

宗教宝藏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巍宝山被列为中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可以说是云南道教之最。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直到今天,还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节目中的“上善若水”就来自老子《道德经》中。白话是,水,滋润万物,永远向低处流,不争高下。这其实是倡导人的一种美好的修养境界,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认识、了解道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那么,巍宝山道教流传的情况是怎样呢?

        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几度兴衰。至元代以后,道教的诸多流派逐渐汇归于正一、全真两大派。正一派为符箓诸派的总合,全真派则被视为丹鼎炼养派的代表。全真派亦称全真道、全真教,其创始人为元代道士王重阳。当时,全真道的教义教制已与以往的道教有了不少创新。首先,受晚唐北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潮影响,在教义及修持方面,极为标榜“三教圆融”思想。其次,在修持方面不提倡道教传统的外丹修炼和符箓驱鬼之术,主张清净自然,重视心性、性命的修养。三是要求信徒必须有克己忍辱,清修自苦精神,并建立有严格的戒律,如视酒色财气为修行的大敌,禁止杀生、偷盗等。王重阳门下著名的七大第子为马钰,号丹阳子;谭处端,号长真子;刘处玄,号长生子;邱处机,号长春子;王处一,号玉阳子;郝大通,号广宁子;孙不二,号清静散人,世称“全真七子。”七大弟子相继去世后,其门徒又各立门户,繁衍出七个支派,即马钰门下的遇仙派、邱处机的龙门派、谭处端的南无派、刘处玄的随山派、王处一的萮山派、郝大通的华山派、孙不二的清静派。七派中以邱处机的龙门派势力最盛。在王重阳创立全真道过程中,还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组织形式、规章制度,仿佛家丛林修建宫观,并要求弟子们出家修行、受戒。由此,确立了全真道的一整套丛林制度,道教大规模的宫观建筑开始出现。元代,由于统治者倡导、提携,全真道曾兴盛一时。至明代,全真道的政治地位下降,宗教活动受限制,其势力远不及元代,道教各派也相继衰落。到了清代,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得到清朝廷许可,公开传戒度人,整顿教规,恢复了全真道初期的教风,龙门派再度振兴,影响教大。东北、西北、江西、广东、四川、云南各地都有全真道活动,大规模的道教宫观建筑在巍宝山出现。其间,巍宝山也有全真道其它派别活动,但终以龙门派独领风骚数百年。

        清初,全真道龙门派在巍宝山得以兴盛绝不是偶然的。民间广泛流传的“老君点化细奴逻”等系列仙话传说,早已造就了氛围,有了道教立足的根基;龙门派道徒抢机遇,千方百计寻求发展空间,扩大其影响是重要的因素;再加上清朝廷允许和认可,政治气候适宜。所以人们说巍宝山随唐而兴,因道而名。这是在巍宝山寻到的第二个宝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