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走出国门

今日:0|主题:509|排名:431 
旅游网> 走出国门> 突尼斯街景介绍
与走出国门相关
钓鱼论坛
我型我秀
大厅广场
驴友学堂
户外装备
摄影论坛
驴行游记
A A 约伴
公益活动
户外活动 (商业)
户外俱乐部
查看:29040 回复:0 发表于 2017-7-28 13:45
发表于 2017-7-28 13: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突尼斯街景介绍 [复制链接]

  说起突尼斯,相信许多游客并不了解。突尼斯笃信伊斯兰教,因此饱受恐怖事件袭击。随着突尼斯旅游政策变动,突尼斯游客逐渐增加。突尼斯是位于非洲北部的旅游国家,在地中海附近,因此突尼斯建筑散发着浓浓的地中海风格。


  突尼斯,一个笃信伊斯兰教的非洲国家,一个经济不发达的阿拉伯国家,一个率先引发了“阿拉伯之春”革命的国家,一个近年频发恶性恐怖袭击事件的国家,如果不是突然宣布对中国游客实行免签的决定,恐怕很难引起我们如此高度关注。正是这项政策,不仅引起了我们兴趣,也引导我们大胆而来。12月19日,我们随着到北非的旅行团来到了这个多少有些陌生而又好奇的国家,从首都突尼斯城到凯鲁万,到托泽尔,到马特马他,到苏斯,到迦太基,到蓝白小镇,再回到首都,前后七天算是在这里环游了一圈,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在眼前也就慢慢逐渐清晰了起来。它那丰富多彩的景观,命运多舛的历史,多灾多难的民族,凌驾一切的宗教,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来说说它丰富多彩的景观。说实话,突尼斯对我们而言确实是比较遥远和陌生的,据说这个国家总共加起来的华人不过才27人,自免签实行的这半年多,已有二千多华人到此旅游,这已远远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到访华人的总和。不过突尼斯不为我们熟知,却在世界扬名。它并非僻静冷门之地,恰恰相反,它早就是全球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突尼斯是一个非洲国家,又是一个典型的地中海国家,它处在非洲面向地中海的最北端,其突尼斯海峡扼守着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与对面的意大利相距不过几十公里,拥有长达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地中海海岸线。除了东北面拥抱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它的中东部是地肥水美遍布橄榄树的平原绿洲,西南面则覆盖着浩翰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优越的地理环境自然而然的使它成为最受欧洲人欢迎也最为便利的旅游度假胜地,并赢得“欧洲后花园”与“地中海明珠”的美誉。客观的说,诸如突尼斯这样深裹于浓厚的阿拉伯传统中,又坐拥着古老的西方文明历史;既充斥着地中海蓝色的浪漫风情,又透着撒哈拉沙漠的荒芜苍凉;同时拥有海滩、沙漠、山地、平原、盐湖、绿洲等诸多复合式景观的国家确实也不多见。一句话,它就是一个集热风与大漠、历史与民风、文明与古老、丰厚的人文景观与丰富的自然风景于一体的旅游地。有景如此,无怪乎它每年都能够吸引全球近千万人来此了。政府也乐得借力打力,大力推广旅游业,现在它的旅游收入已成为首要的外汇收入来源,这恐怕也是它能够痛快地给予中国免签待遇的原因之一吧。

  突尼斯它那命运多舛的历史最值得一书。突尼斯确实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国家,唯如此,在它漫长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断不了战与火、兴与亡、文明与野蛮、进步与保守的反复交替,迦太基城、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哈夫斯王朝、奥斯曼帝国、法国殖民者等先后在此上场。简单的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列强争霸,轮流坐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间大剧。上溯历史,这里最早的霸主算是腓尼基人,他们建于公元前1100年的迦太基城曾经傲视四方。之后随着这座辉煌的都城变成罗马帝国的废墟,这个国家也降为其阿非利加行省的一部分。接着是拜占庭人取而代之。而后高举着伊斯兰大旗从东方呼啸而来的阿拉伯人彻底征服了这片土地,他们植根深处,励精图治,自公元七世纪来此就再也没有离开。尽管中间经历了法国人近百年的殖民统治,但强大的穆斯林力量终究让他们迎来了独立与新生。
  再来谈谈它多灾多难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与民族的命运总是密不可分的。多舛的国家决定了它多难的人民。在突尼斯近四千年的王者更替、改朝换代历史中,柏柏尔人、腓尼基人、罗马人、拜占庭人、法国人、阿拉伯人轮番在此亮宝斗法。这里留有腓尼基人虔诚向神而遗下的无数祭祀儿童的墓地,也残存着拜占庭人摧枯拉朽征服此地后建起的豪华宫殿。血雨腥风过后,最终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只剩下最早的原始主人柏柏尔人和拥有超强宗教势力的阿拉伯人,不过前者气场显弱,不足一成,而超过九成的仍是阿拉伯人。这似乎反映这么一种现象:民族与宗教保持一致显得更稳定,更强大,更富生命力。毫无疑问,突尼斯就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阿拉伯人国家。突尼斯人的近现代史就是阿拉伯民族史。阿拉伯人在这片国土上充分展示了群体作战的优势和宗教赋予的力量,他们曾经在这里创造过领袖群伦的王朝,也曾作为横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一份子,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一道铸造了让全世界震惊的阿拉伯文明。然而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阿拉伯人的国家突然呈现出集体性的沉沦,甚至大部分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可以说这是一段饱受屈辱与欺凌的历史。虽然二战后他们基本上都重获独立,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美欧垄断资源的控制,在冷战思维中隐忍求存。曾经强盛过的民族决不会甘于沉沦。曾经轰轰烈烈,怎堪默默忍受。事实上阿拉伯人从来就不曾放弃过寻求民族复兴的斗争。前有埃及组建阿拉伯联合国的努力,后有伊朗伊斯兰教回归政教合一重振民族复兴的实例。而突尼斯为世界瞩目的正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茉莉花革命。革命的意义远不止局限于本国,更重要的是从而引发的阿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其影响至今仍在延续。

  最后来看看它那凌驾一切的宗教。翻开阿拉伯人的历史不难发现,只要是被阿拉伯人征服过的土地,都会迅速地伊斯兰化,且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及行为准则会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管外族入侵与否,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都会岿然不动,永不屈服,且愈挫愈勇,愈压愈强,宗教势力发展更猛。突尼斯也不例外。我们在这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切身感受到他们那种宗教与生活无法分割的关系。可以说,他们经年累月、一天到晚都沉浸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之中,伊斯兰教已成为他们生命的主宰。因此,当游客们到此,看到这里事事都讲宗教礼仪,处处都有宗教禁忌,宗教习俗凌驾一切的情况时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在突尼斯你会觉得这里宗教讲究更多更复杂。在这里除了严格的吃穿行方面的讲究,还有很多忌讳,如不能与他们随便谈宗教、政治甚至私生活话题——还能谈什么,不能讲他东西贵——认为污辱,不能说他东西好——以为索要,不能拍摄妇女和儿童——除非同意和给钱,不能随便夸女孩——居心不良,不能饮酒吃猪肉——也没得买。总之清规戒律之多超乎你的想象。更挠头的是,除了宗教规定,还有很多政府限制,诸如什么地方不能看什么时候不能逛,而这些限令之多你根本无从了解,只有当那布满各路口各部门的军警、以及满街的秘密警察找到你时可能才明白自己所犯何条(或根本没有犯)。本人就遭遇如此啼笑皆非囧况。大道上被秘密警察截停,查询之下发现无任何不妥,检查相机亦无任何违拍之处,告曰还必须去警局办理无过错手续。是的,没错也要走一遭。争之无义,最后去警局费了半天时间办完无错手续才走人。

  确实,在突尼斯看到的军警格外多。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城区郊外,每个路口每个景点都能够看到那些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军警。不知道这是否与一年前突尼斯城发生的袭击博物馆导致23人死亡、苏斯一家酒店遇袭导致38人遇难等等一系列恐怖事件有关。与其说这都是安全需要,不如说它就是目前突尼斯的形势所迫。那场轰轰烈烈震动世界带来了民主与新生的革命过后,随着旧政权旧政府一起推翻的还有旧权威旧秩序,然而新政权的建立和宗教势力的强化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反而出现了经济停滞,物价飞涨,失业上升,经济增长率创历史最低的恶性循环。民主并没有带来应有的社会发展,反而是动荡愈烈,暴力更多,自由益少。革命并非失败,只是成功的果实不是人人有份。在这种利益再分配过程中被忽视的总是绝大多数的底层人群,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从海外投奔伊斯兰国激进组织最多的会是突尼斯人了。所以,当前政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反恐防恐,当然也迫切需要提升经济水平,特别是要重整已经下降了三成的旅游业,这应该也是政府决定放宽签证的根本原因。然而,仅仅放宽签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根本上扭转安全局势以及改善对待游客的方式才能收有成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