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733 回复:0
发表于 2012-2-9 10:51
|
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保持良好的文明举止应该是每个游客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里的人,要求都是一样的 □班若川
近期,因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引发的两地“对骂”事件引起社会广泛争议,论战转向“地域歧视”、“种族主义”、“族群撕裂”等话题。笔者认为,无休止、无限扩大的争论充斥舆论空间,对事件本身的反思被淡化了。
事件的逻辑起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由于忽视或缺乏文明旅游习惯,没有“入乡随俗”引起矛盾纠纷。这与“地域歧视”、“民族感情”压根就没有必然的关联。类似的事情不仅在香港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经常发生,在内地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
不管是中国人出国出境旅游,还是在国内旅游,也不管是外国人到中国旅游,还是到其他地方旅游,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保持良好的文明举止,应该是每个游客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入乡随俗”应该成为每个游客必须具备的常识。这对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里的人,要求都是一样的。
就香港地铁对骂事件而言,按照香港有关规定,地铁内入闸以后所有范围都禁止饮食,违者可罚款2000元,这样的规定通常有明显的标牌提示。因此,不管是内地游客还是其他国家的游客,包括香港市民,理应严格遵守规定。内地游客没有遵守规定,已经有错在先,面对港人提醒,再与人“对骂”,更是错上加错。
有些人认为,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都是“一家人”,应该互相谅解;有些人认为,内地对香港各方面支持巨大,香港不应该“歧视”内地人。这些观点当然有道理,但这不能成为一个人无视基本素养的理由。而且,这些论调也不能解决内地游客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不文明”问题。
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在电梯里抽烟、不排队、在古建筑上乱刻乱写等等,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在国内景区景点比比皆是。实际上,不光是在景区,在国内很多地方,我们都随处可以看到国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在境外,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在禁烟区抽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扎堆吵闹,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几年前,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从网上征集的10类“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现在依然存在。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常常出现在国人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国的墙上。来自文明古国的“中国人”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这种专门针对中国内地游客的“文明”提示,跟当年“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一样,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侮辱和歧视?
然而,愤怒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要深刻地反省自己?不可否认,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选择了出境旅游,中国游客强大的购买力也的确受人欢迎,但是,有钱并不等于有素质,在一个文明社会,不拘小节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优点,好的习惯、修养、礼仪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
解决国人旅游的“不文明”问题,涉及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素质、教育水平、文化素养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也绝不会凭空而降。当前,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力度,加强对出境游客文明礼仪的培训,强化对导游、领队的约束有许多工作可以去做。只有加强纠正,努力养成,才能减少陋习,日臻文明。
现代社会,无礼和缺乏基本的素养是会遭人耻笑的,文明才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对游客来说,为了不让自己在外“送钱”还“丢人”,就必须努力做到文明出行,做到入乡随俗,这样做既保持了一个人最起码的尊严,也让自己在旅行中有个好心情。更何况,在外旅游时,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每个人都是“软实力”,个人不文明的行为不光会丢掉自己的脸,也会丢掉一个国家的颜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