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的帐篷 图片由目击者提供 当地警方展开搜救 图片由康定警方提供 昨日,无锡各户外群被某摄制组发布的一则消息刷屏,该摄制团队在四川贡嘎山一处海拔4900米的垭口附近,发现一名无锡籍驴友的遗体,死因可能是高海拔缺氧。据悉,死者家属已接获无锡警方通知,并于昨日一早赶往四川康定处理后事。 摄制组发现遇难驴友 网上流传消息称:25日,正在拍摄贡嘎西南坡徒步穿越路线的某摄制团队,翻过海拔4900米的日乌且垭口,下山到莫溪沟尾营地时,发现营地有一座孤零零的帐篷。在如此恶劣区域发现帐篷,他们以为遇到了可以同行的探险者。队员上前打了声招呼,却见帐篷门帘紧闭,无人回应。拉开门帘,发现帐篷里睡着一人,全身裹着睡袋,只露出眉毛和眼睛,像睡着了一般并无异常。队员继续连声呼唤,此人仍是毫无反应。伸手摇晃其腿部,也没有动静。众人这才惊觉其腿部已僵硬,且脸色惨白。经再三试探,最终判断人已死亡。根据在帐篷内找到的证件显示,死者丁某,男,现年47岁,无锡籍人士。 根据现场情况来看,男子全身被睡袋包裹,睡袋整齐,保持着入睡的平躺姿势,面容安详;帐篷内登山包、野营炉具、冲锋衣裤齐全,摆放有序,没有搏斗或挣扎的痕迹。有丰富户外经验的队员怀疑,极有可能是由于高海拔缺氧引起的死亡。根据当地乡民提供的信息分析,该男子应该是孤身穿越,在徒步起点老榆林村请了一名向导把他送到日乌且垭口,翻越垭口后就开始独自徒步,死亡地点就在翻过垭口的第一个营地,扎营时间可能是24日晚上。 发现者称,他们出山后有了手机信号,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了警。 家属已赶赴康定 据了解,死者家属已于27日下午接到无锡滨湖警方的通知,并在昨天一早赶往四川康定。家属一行五人,分别是死者的妻子和姐姐、姐夫等。他们表示,丁某平时一年之中大半年都在外旅行,从没发生过意外。惊闻噩耗,他们心情沉重,更急于到现场了解丁某死亡的具体原因。 另据丁某朋友透露,丁某常和户外爱好者结伴出游,比贡嘎山更加险恶的山峰都去过,还去过7次西藏,出此意外,大家都很震惊,难以接受。 户外运动需谨慎 消息传出,无锡户外圈掀起不小波澜。无锡探险协会会长于雷介绍,近年来户外事故频发,大多与组织、技术、体能、经验有直接关系。户外运动有较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参与者有足够的野外生存、医疗急救等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充沛的体能,熟悉地貌,还要有完善的装备、补给和详细的预案。此次遇难的丁某,根据其装备可以看出具备一定户外经验,但缺乏对高海拔徒步风险的预判,对自己的能力过于自信,如果有同伴随行或是向导陪同,身体出现不适时及时得到救治,意外也许就不会发生。热爱户外是一种积极、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态度,但必须有个前提,保证安全,为自己负责。 曾于去年10月带队徒步贡嘎山的户外俱乐部领队“Simon”说,参与高海拔、高强度、高风险的徒步活动,建议加入一个靠谱的团队,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即使发生危险,有团队在相对来说会好很多,生命只有一次,在享受户外乐趣的同时,务必注意安全,珍惜生命。 资深驴友“琥珀”认为,从丁某使用的帐篷以及捂住口鼻显得很冷的睡姿看,失温也可能是其死亡原因之一。失温症也称“低体温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产热少,体温调节功能差,在寒冷环境中从皮肤丢失的热量多,不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在特定情况下,比如在风很大的山区徒步时大量出汗,则气温在0℃以上甚至是10℃以上,冻死一个人也不是天方夜谭。 高原攀登应阶梯式上升 遇到不适切勿硬撑 一般在海拔达3000米后,人体会因为低压低氧环境而出现高原反应。高反症状一般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等,在高海拔地区出现此类情况应引起重视。 登山者进入高山、高原地带时,除进行适应性锻炼外,最好选择“阶梯式”方式上山。3000米是条警戒线,建议在抵达2000米左右时,停下来休息一天,让身体逐渐适应环境。同时,在高原、高山等地,尽量少洗澡、多喝水,以防着凉引起身体不适,因为任何身体不适的症状,在低压低氧环境下,都可能是致命的。 此外,如若出现高反症状,第一要务是吸氧。建议在上山前备足氧气,如果高反情况较重,务必第一时间返回就医,切勿硬撑着继续往更高处攀爬。 哪些因素影响高原反应 一般来说,影响高原反应的轻重程度、发病率的因素主要有: (一)海拔高度 进入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越强烈,患各种高山病的概率也越大。有报道说,3500米以下的发病率占37%-51%,3600米-5000米的发病率达50%。 (二)进入方式 进入高海拔的上升速度和幅度,直接影响到高原反应的强弱。海拔急速升高,比循序渐进的“阶梯升高”反应要强,高山病患病率高。 有报道说,3日内从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山病发病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 (三)区域和季节 不同的地区,即使同样甚至更高的海拔高度,植被茂密的地区就比植被稀少的地区反应轻些;同样,在同一区域,空气交换好的地方就比流通慢的地方(如山谷)强,白天比晚上好些。 从季节来说,冬季进入高海拔地区比其他季节患病率高。这是因为严冬时气温降低,大气压随之降低,含氧量进一步减少;而且寒冷会刺激新陈代谢,增加人体耗氧量,并且容易并发呼吸道感染。 (四)个体素质 人对缺氧的适应性,多半依靠一种个体先天素质。涉及个体素质的因素较多,包括种族、居住地、健康状况、性别、年龄、体态、精神状态等。 在个体素质方面,除了种族、居住地差异,高原反应有“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欺动不欺静”之说,尽管不是绝对,从实际情况看有一定根据。究其原因,应该同个体之间红细胞比容、需氧量和耗氧量的差异有关。 个人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乐观者往往反应较轻。有的人对高原环境不了解,又听了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心理压力过大,稍有不适,就紧张甚至恐惧,结果反应加重。 另外,有过高海拔经历,尤其相隔时间较近的人,高原反应一般轻些。 无锡资深驴友独自穿越贡嘎雪山遇难 疑因缺氧引起 GMT+8, 2024-11-22 14:03 |
旅游网|旅游论坛|旅游群|LVYouwang|www.lvyouwang.org 旅游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qq.com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
Copyright © lvyouw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