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古印加帝国的文明、亚马孙的原始部落、西班牙的殖民文化和奇妙的赤道风光;这里是南美洲的明珠,一片宛如童话般美丽的土地;这里就是厄瓜多尔的首都,号称“世界中线之城”的古老城市——基多。 基多是世界上距离赤道最近的首都,整片城市如同点点繁星,洒落在植被覆盖的安第斯山谷里,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白日看群山环绕,入夜赏万家灯火,是一个只看一眼就不会忘掉的美丽城市。 “基多”(Quito) 在印第安语中的意思是“有人居住的地方”,这块土地也恰如其名,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在基多老城区的几乎任何地方,向南仰头看,都可以看到一个比周围土地高出200多米的小山包,当地人称之为“小面包山”(el Panecillo)。小面包山对于基多而言恰如一个画龙点睛的天然装饰,站在面包山上,远可眺望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的皮钦查火山(Volcán Pichincha)近可俯瞰基多城市区密密麻麻、五颜六色的各类建筑。 基多城保留着大小教堂、修道院87座,其中最著名的有基多大教堂(Basílica del Voto Nacional)、圣弗朗西斯科教堂(Iglesia de San Francisco)、孔帕尼亚耶稣大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ía)等,城市中心的大广场(Plaza Grande)又称独立广场,历史性的建筑大多集中于广场四周。(这种城市布局带着显著的欧洲古代建筑风格,即先圈出一块像庭院那样四方形的中心地带,在四周建一座教堂、一座总督府、一座主教宅邸和一座市政府,居民街区分布在周围)。 这些具有西班牙和印第安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极具艺术魅力,无论是狭窄古老的街道、教堂,还是修道院和房屋,在建筑史上和美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圣弗朗西斯科教堂(Iglesia de San Francisco)完美融合了波斯、阿拉伯和摩尔的建筑风格,它由一座大教堂、几座小教堂和众多的回廊组成,室内的装饰物全用金箔镶嵌。 这座教堂被视为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杰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筑的典范之一,教堂内珍藏着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绘画和雕塑名作。 孔帕尼亚耶稣大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ía de Jesús)建于1722年至1765年间,教堂正面拱形大门上、四周墙壁以及天花板上同样镶嵌有精美的金叶图案。 作为“世界中线之城”,基多的赤道纪念碑(Monumento a la Mitad del Mundo)高约10米,上面刻有“这里是地球的中心”,碑顶是一个醒目的大型石刻地球仪,上面有一条象征赤道的中心线,从上至下与碑东西两侧台阶上的线相连,把地球分为南北两部分。 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相等。这时厄瓜多尔人要在此举行盛大的迎接太阳神的活动,感谢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厄瓜多尔人称这块纪念碑为“世界之半”。到此预览的旅客都喜欢站在石阶上拍照留念,双脚分别踏在中心线两边,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曾经几易其主,最早由印第安人始建,15世纪末成为印加帝国的都城(另有资料说该城是16世纪在印加古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1534年西班牙人来此,开始建城和定居。虽然多次经历地震的破坏和重建,基多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变化最小的古城。 今天的基多城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老城区位于西南部,主要建筑有教堂、商铺、餐馆、博物馆、总统府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等,许多地方保留了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建筑风格;新城区位于北部,拥有形形色色的大型现代化酒店,以及酒吧、银行、中高档住宅和各国使馆等。新老城区之间耸立着著名的基多大教堂(Basílica del Voto Nacional)。 基多老城区的西班牙殖民时代建筑群和整个城市格局一直受到较好的保护,这里遗留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被誉为“安第斯大博物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9月8日第一批世界遗产评定时就将基多老城评为世界遗产。该组织这样评价基多:“基多古城是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的和谐独一无二的结合,融合了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和印第安美学精华,是一件出类拔萃的孤品。” 基多,孤品古城 GMT+8, 2025-1-22 22:03 |
旅游网|旅游论坛|旅游群|LVYouwang|www.lvyouwang.org 旅游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qq.com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
Copyright © lvyouw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