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三国的”智者”

2011-11-17 20:17| 发布者: 旅行家天堂网| 查看: 197| 评论: 0

摘要: 诸葛亮, 三国的传奇人物. 两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品格的典范, 智慧的化身. 本文将剖析历史事件而非民间传说. 遵循的准绳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的诸葛. 诸葛亮生于今山东沂南, 幼丧父随叔父过活. 弱冠之年即独赴南阳. 无产 ...
    诸葛亮, 三国的传奇人物. 两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品格的典范, 智慧的化身. 本文将剖析历史事件而非民间传说. 遵循的准绳是真实的历史, 历史上的诸葛.

    诸葛亮生于今山东沂南, 幼丧父随叔父过活. 弱冠之年即独赴南阳. 无产无业,自食其力. 终日安卧草堂只是罗贯中的诗化. 演义所述, 诸葛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晓. 可能是诸葛种田为生, 熟知时令节气. 但要算何时来东南风就勉为其难了. 至于地理, 诸葛或许精研当时著名的”水经”, 但在郦道元作注之前, 这本语焉不详的著作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诸葛的地理知识或多来源自其飘泊的青少年时的亲身体验. 亮天赋甚高, 有雄才大志. 不屑为一腐儒, 读书”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由此可知, 其知识广博而不精, 后来舌战群儒时就被人质疑 “所治何书?”. 亮自视也高, 自比管仲, 乐毅, 不过到死也没成就独霸天下的伟业. 管仲墓前的”可怜三尺牛山上,千古常埋天下才” 才是实至名归.

    说及诸葛亮的天下才, 最神奇的莫过隆中对. 对当时的形势分析的确极为准确, 对未来的历史走向也做出了有远见的判断. 可说是诸葛一生智慧的最高峰. 诸葛无疑给刘备指出了一条三分天下的捷径: 占据当时空虚的四川, 湖北(部分), 从而控制长江的上游和中游, 遏制曹操势力的南下. 刘军在赤壁之战只是配角. 如正史”三国志”所记, 周瑜才是此战的元勋. 周瑜少年英才, 心胸尤广, 有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为证. 周瑜能被孔明”气死”是罗贯中的幽默. 这一战后曹操再没有大举南侵过. 而之前主要的割据力量都被曹操消灭殆尽. 北方主要势力: 袁绍, 袁术, 吕布已灭于操手; 湖北的刘表也被曹军击溃, 部分残余落入刘备之手. 曹操还进军至辽东, 灭公孙瓒和北方少数民族, “东临碣石有遗篇”. 所剩者, 四川的纨绔皇族刘璋, 汉中张鲁, 关西马超 (其父马腾和羌族同盟军韩遂等已灭于曹手). 赤壁之战後曹军无力南下, 孙权在江东守祖业, 天下空虚, 刘备遂占据蜀国这1/3天下. 可见隆中对能实现主要是靠运气, 而不是靠实力.

    关于隆中对, 还有一点要说. 诸葛三分天下的预想是张开两翼: 四川, 荆州, 北拒曹操, 南和孙权. 等到天下有变则出四川夺天下. 这是如意算盘. 荆州也是孙权的生命线,他是不会放弃荆州的, 所以吴蜀交好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诸葛屡次在还荆州事件上欺骗鲁肃, 自以为得计, 最后荆州还是丢在自负的关羽手中. 刘备的伐吴又大伤蜀国的元气. 天下有’变’也一直没等到. 把得天下建立在等待机会而不是主动发展自身的战略上, 最终的结果是: 历史上蜀国从没有对魏国和吴国取得过任何决定性的胜利, 无论诸葛是当谋士还是丞相.

    赤壁之战为止, 诸葛还只是一谋士, 评论有余, 实战不足. 此战诸葛借东南风纯属虚构,草船借箭也过于神奇, 不能想象真正的政治家会为逞口舌之快而冒如此风险. “三国演义” 记载: 诸葛为说服江东大臣, 舌战群儒, 实在精彩. 可说是诡辩的经典. 其中人生攻击全不顾颜面, 断章取义也处处可见. 比如陆绩怀桔, 本是千古传诵的孝道, 在诸葛口中成了笑柄, 张昭是三朝元老,被孔明骂为卖国贼...... 诸君细读舌战群儒原文当知我所言非虚. 诸葛为达目的向来是不择手段, 后文还有剖析.

    诸葛的军事才能如何观之? 在他的北伐之前, 主要是肃清四川和汉中的地方势力. 借荆州, 徒用言语欺人, 言而无信, 大失政治家的形象. 用关羽守荆州和后来用马谡守街亭如出一辙,可见诸葛不能知人. 政治家如果只知单打独斗, 其结果不问可知. 平定云贵少数民族的叛乱尤可见诸葛的性格. 孟获只是蛮夷, 对诸葛是小菜一碟. 但是诸葛多次用了如火烧藤甲军等灭绝性军事手段. 能七擒七纵可见诸葛有的是时间和精力. 叛乱没有造成重大破坏, 但诸葛为了消除孟获的势力, 达到边境一劳永逸的目的, 出此恐怖组织行径. 所以自己也说: ‘恐不能长寿’. 居然还说孟获心悦诚服, 一派政治谎言.

    诸葛的政治品德从来有问题. 刘备本是无可考证的皇族, 到了诸葛嘴里成了最有资格当皇帝的人. 荆州, 成都的嫡传龙种都把刘备当了亲人, 而刘备在诸葛的怂恿下把他们的地盘都当了大礼. 诸葛所谓的忠于汉室的虚伪性远胜曹操的言行一致. 诸葛忠于刘备也非孤忠. 当刘备为了报关羽之仇, 一意征吴, 忠心耿耿的诸葛去了哪里? 怎么不为了蜀国的利益进忠言呢? 作为军师和丞相的他找了个借口, 避开了出征. 因为他早就料到了结局.之后白帝城托孤, 顺利接过大权. 这次惨败对他的政治生命到是颇有收获.

    诸葛一生的梦想是北伐, 统一中原. 此时他是独当一面, 皇帝也不能有所限制.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 情真意切, 千古传诵. 只是细读全不见对皇帝的尊重. 刘禅从来没有(也不敢)对北伐有任何意见, 即使到了十几年後, 北伐耗尽蜀国国力也没发一言.  刘禅皇帝当了 30年始终没能掌权. 说他是阿斗, 全蜀国后来也没有几个能人. 所以诸葛的”忠” 是说不过去的. 诸葛的用人是大问题, 本来蜀国建国时人才辈出, 武将就有众所周知的五虎将, 四川自古又是出人才的地方. 而北伐结速时’蜀中无大将, 廖化充先锋’. 魏延是除了姜维唯一能文能武的重臣, 不反也给诸葛逼反了, 因为他太有主见, 不听话. 这就是诸葛的用人之道.刘备才能不足, 但能用人 (和祖先刘邦一样), 诸葛大权独揽, 事无巨细皆亲为, 权力欲极重.本来蜀国建国後十几年依靠川中的地理条件和资源有了很好的发展, 如不是常年的北伐断不至于如此早灭亡, 而诸葛的人才政策也直接造成诸葛身后蜀国後继无人的恶果.

    综上所述, 诸葛亮对汉室, 后主是为不忠; 平南蛮见其不仁; 不还荆州是为不义; 用关羽, 马谡是为不智. 孝嘛, 他自幼无双亲就无可考证了.而北伐的失利使得诸葛的智慧神话最终失去了光环. 北伐的失利历来被归于国力的强弱对比. 却不知曹魏也非世袭的贵族, 蜀国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才资源来发展. 第一次北伐时, 魏国大为惊恐. 因为多年没有大战了. 而此后魏国的内乱,也使得其国力优势大打折扣. 六出祁山, 诸葛没有改变过进军路线, 全无机变;多次拒绝手下的灵活策略, 战术极为呆板. 可见诸葛有小智, 比如木牛流马, 国家大策就没有曹操的气魄和智谋了. 说到底诸葛是个好谋士, 在刘备手下尽显其才. 为统帅则患得患失, 履失良机. 五次北伐本来有很多机会. 但一直被司马遏制在不利地理位置,不能摆脱. 控制全局的能力孰高孰低, 不问可知.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故事只能是失败後的自慰了.

    诸葛历来在民间有很好的形象. 他是个阿凡提式的智慧人物. 对国家, 历史的贡献其实极为有限, 尚且不论他的三分天下造成祖国分裂又延长了半个世纪. 同时期的曹操统一北方,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还开创了建安的文学盛世. 他的几个儿子如曹冲, 曹植都是让人羡慕的麒麟儿. 司马父子后来统一中国, 结束百年混乱, 开创晋朝. 除了出师表和隆中对,诸葛亮又留下了什么? 至今唯一能看到诸葛政绩的地方就是成都了. 成都有修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都江堰至今仍浇灌着千里川东平原,造福四川百姓. 诸葛拿什么实绩相比?只是一堆茶余饭后的故事. 他当然绝顶聪明 (如果没有压力的话), 也雄辩滔滔, 好似真理全在他手.  诸葛亮的致命伤是过于求巧. 从他发明木牛流马, 连环弩, 读书不求甚解, 三分天下避实就虚 一路可见. 但要成大事毕竟实力是最重要的.

    读史的目的在资治通鉴, 弘扬正气, 为今所用. 中华五千年有的是英雄人物. 没有诸葛的神话无减三国这段历史的宏伟气魄.

三国的”智者”
GMT+8, 2024-6-26 19:2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分享到:
旅游网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