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青城之幽

2011-11-17 20:29| 发布者: 驴友| 查看: 343| 评论: 0

摘要: 清秋,我一个人来到川西,拜会早已闻名天下的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刚进入景区就看见这么一条横幅挂在眼前,没有任何的激动和仰慕的心情,我的心就如青城山那样幽静。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加深了自己的呼吸,青城山 ...
    清秋,我一个人来到川西,拜会早已闻名天下的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刚进入景区就看见这么一条横幅挂在眼前,没有任何的激动和仰慕的心情,我的心就如青城山那样幽静。放慢了自己的脚步,加深了自己的呼吸,青城山越来越靠近我。

    古木参天,泉水淙淙,丈人峰象伟岸的长城一样映入眼帘,青城山,她的美丽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作为一个道教的圣地,小我怀着虔诚的心灵而来,希冀能在青城山的半峰之中妙遇张天师,或有如孙悟空一般,虔诚求道,不惜千里。

    想着,不一会到了青城山门,建福宫就依在大门口,大道观的气派就从这里显示出来,山门是一座非常有张力而隽秀的建筑,不似皇宫的气派,不如佛门的大气,青城山门透出一股张扬而内秀的清气。让人清气著身。门内,就可以大概地领略青城山的雄姿,天下第五名山的风采并没有带着霸气,反而犹如一位得道真人,飘逸而自在。路边,高大的楠木和古树搭建了曲径通幽的绿色走廊,踏着修行人走过的道路,我走进了青城山。

    原来我一直认为“青城天下秀”,但等真正进入了山中才觉得这个“幽”用的可好,路转山曲,幽冠天下。当年张天师落脚此地,在此修炼,真不愧为仙山琼莱。从山门到月城湖很近,月城湖是青城半山之中的一钵湖水,水涟涟,山青青,恐怕只有鸟儿才愿意肆意的鸣叫,去破坏着让人欣喜的景色和圆月照湖水的宁静致远境界了吧。为了节省时间,我从月城湖荡舟而过,到了对岸,乘坐索道到了上清宫。

    上清宫在半山之上,浓雾笼罩,十步之外不见人影,整个宫殿都在这种飘动的雾气中升华,信男善女们在其中叩头,锺声敲动和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我就站在道教名言的前面细细的体会,“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和佛家的出世不同,道家是讲入世的,直面尘世而求道。道法自然,就犹如太极一样,无穷尽,无休止,而蕴涵哲理。上清宫里是我们熟悉的老子李聃,太上老君的供像,面色红润而仙风道骨,伟大的道家创始人,坐立在如此的山上,如此的树边,如此的云雾中,让人神往,令人倾心。上清宫的左边是麻姑池,右边是鸳鸯井,由于在高山之上,水就显得特别宝贵,所以就赋予了这两处水源特别的神话故事,在鸳鸯井边,一清一浊,一方一圆,多少的故事从这里产生了。

    由于时间紧急,我从上清宫开始下山,一条小路,下着小雨,雾气变成雨水在林间滴落。过了朝阳洞,转过险恶的掷笔槽,来到了天师洞,先前,在路上,路边的小石子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于是拾了自己喜欢的几颗,莹白、圆润,用纸包好,带回家,以示自己的欣喜的心。道法自然,喜欢就取,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回忆。天师洞在上清宫下面。是张天师修炼的宫殿,里面供有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为了自己取了几颗石子而示谢意,我朝三清拜了三拜,并不像世人一般,有求而拜。

    三清殿的左面,是碑亭,里面有张大千的天师像的碑画,张大师在青城山中住了非常长的时间,创作了很多的作品。身在仙山别无所求,如果早几十年,我在此山仙遇大师,一起坐下,品茗学道,岂不快意哉。

    拾级而下,是五洞天,祖师殿,古人是登高而致远,我今是高山流水,却自有一番风景和心情。如果能够身在此山,高啸一曲道歌,道似神仙一般,遇山而喜,遇树则清,遇水而不羁,那该是如何的一番潇洒的风度啊。我感觉山路的平坦,慢慢又回到了山脚,仿佛经历了出世和入世,无论怎么样,只要时时能记得道法自然,我想就足够我今生享用了,不枉青城山的一番游历了。

青城之幽
GMT+8, 2024-6-26 20:5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分享到:
旅游网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