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清真寺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泊头清真寺位于泊头市区清真街南端,北距沧州市40公里,京沪高速公路出“南皮”口西行5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嘉靖(1521年-1567年)、万历年间(1572年-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据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泊头清真寺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2919.78平方米。它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泊头清真寺是泊头回族穆斯林群众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主要场所,也是泊头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尤其是2004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在泊头清真寺开拍以来,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少年时期在泊头清真寺的成长经历,也再现了马本斋将这里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特色景观 前庭院 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望月楼 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伊斯兰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中庭院 中庭院两则南北陪殿各六间,且与义学石在一线,面向后坐进数尺,留下较大空间以突出大殿。正面则为三四米高的彩画透雕三屏门-衣殿阁,出四跳斗拱层数多,出檐深度大,薄威华贵。 大殿庭院 大殿庭院(丹埠)两边各有汉白玉石桥通向南北讲堂,南讲堂为阿文小学,北讲堂为阿文大学。北讲堂东侧有北跨院,设有沐浴室、烧水间十六间。[2] 礼拜大殿 丹择上为清真寺的主要建筑--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1159平方米。大殿建筑分前文后武。前厦与前殿较高,中殿较低,后窑殿则以六角琐尖顶拔起,使之有所起伏。内部巨柱方梁,落架高大,且木质咬合,悬梁吊柱,雕花刻棱。后窑殿呈方形,墙壁饰有砖雕、花池。窑殿上起六角亭子,用木荡成藻井形,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六边扶栏,全部透雕彩画。大殿地面为800多块柏木长方板铺就,可容1200多人做礼拜。大殿两廊稍低,并有便门通向外边,节日期间两廊有几百名妇女听阿旬讲“卧尔足”。
泊头清真寺 GMT+8, 2025-1-18 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