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城南寺,松深曲径幽,片湖明落日,孤障插清流。”兴国寺依山而建,整个寺院殿宇亭廊错落有致,苍松翠柏储绿泄润,钟声盈耳,香烟缭绕,大有深山古刹之妙趣。 兴国寺,也叫兴国禅寺,坐落在千佛山阴山半腰,南依峭壁,北面泉城,是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隋开皇年间,时称“千佛寺”。唐贞观年间,经扩建,改称为“兴国禅寺”。兴国寺共有7座殿堂,分四个院落。这四个禅院习称“东庙”和“西寺”。东庙原是一个佛、道、儒各教混杂的院落,现为兴国禅寺的禅院。院内有大舜庙、文昌阁、鲁班词和碑廊等,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 特色景观 千佛崖极乐洞 千佛崖,在兴国寺院内南侧。崖上有隋开皇七年至开皇十五年(公元587~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130余尊,是济南地区雕凿历史较早的石窟造像群。极乐洞是其中的主窟,有大小佛像87尊。中间一尊为阿弥陀佛,盘膝禅坐,高3米,身后饰佛光,法相端庄。左右为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侍立,高也近3米。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有的高居壁顶,有的举手可及,有的一二尊成窟,有的三五尊成区,参差错落。这些佛像,雕刻精致,刀法纯熟,线条流畅,体态丰腴,栩栩如生。有的身着锦衣,有的手拈莲花,有的凝神蹙眉,有的结跏趺坐,有的合掌禅定,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洞内曾嵌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的碑记。 龙泉洞 龙泉洞位于兴国寺西门内南侧,在高耸的石壁下。壁上翠柏挺拔如盖,老榆枝柯交葛,山风吹来,呼啸作响,如龙吼,故名。洞口上方石壁篆书“龙泉洞”三字,为济南当代已故书法家任晓麓题书,笔势遒劲,潇洒俊秀。洞内东侧与极乐洞相通。南侧石壁凿有多尊佛像,其中一尊弥勒像,为刘景茂于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正月造,是千佛山年代最早的造像。佛像下面有一小门,门内是一深潭,称“龙泉”,水清见底。洞内穹窿石壁早先悬有钟乳,后经开掘,形成现在这种半人工半天然的长方形式。 黔娄洞 黔娄洞在兴国寺极乐洞的东侧岩壁上。相传周代黔娄子曾居住于此,故名。岩壁上端,松柏垂荫,山花烂漫。雨后,洞周壁上,苔衣墨绿,蜗牛布阵,蝉蜕点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洞深10余米,三折之后呈长方形,为人工开凿,类似居室,高2米,面积20平方米。洞内温湿,水珠下滴,击石有声,使洞穴越发显得清幽。清嘉庆年间,洞内尚有黔娄子的坐像,白须方巾,文士打扮,后毁。洞口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为“黔娄洞”,小字记载了黔娄子的身世。黔娄子,为周代齐国人,修身清节,不事王侯,隐居在这里,凿石为洞,终身不下山,著书四篇,名《黔娄子》(已失传)。鲁恭公听说他是位有才能的人,便派使节聘请其出仕,却被他拒绝了。 “洞天福地”石坊 “洞天福地”石坊在黔娄洞的东侧,横跨于对华亭西门石级上。坊上匾额书写“洞天福地”四字。该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字为护理山东巡抚江兰所书。石坊虽不算大,但雕刻却很有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坊通体用青石仿木结构雕砌而成,形成二柱一楼式,飞檐起脊。石脊两侧,饰有花纹,刀法纯熟,线条流畅,颇有韵致。两端雕有正吻。檐的四角下,原有风铃各一枚,清风稍吹,铃声远扬。檐上雕有瓦垅,檐下云头斗拱承托,拱下额枋分别刻有流云饰纹和二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浮雕。两柱下石鼓浑厚。整体结构匀称协调,构思奇巧,古朴典雅。坊的南侧,为悬崖峭壁,葱郁的树丛中,隐有石佛一窟。坊北侧有古椿树垂荫,将石坊衬托得更富情趣。 对华亭 对华亭在兴国寺东南隅小独院内。该院坐落于峭壁之下10余米高的平台上,院门悬木刻匾额,上书“对华亭”三字,集于赵孟頫书帖。亭始建于明代,位于院落北侧,因遥对“华不注”山而得名。昔日为僧人面壁诵经、修心养性之处。几经兴废,1995年被改建为藏经楼,二层,朱红柱,橙黄瓦,双檐起脊,雕梁画栋,蔚为大观。该亭位置奇绝,视野开阔,凭栏远眺,一览无余,可将泉城画图尽收眼底。每当阴雨季节,浮云穿堂而过,飘飘渺渺,朦朦胧胧,堪称仙境。 兴国寺 GMT+8, 2024-11-21 19:41 |
旅游网|旅游论坛|旅游群|LVYouwang|www.lvyouwang.org 旅游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qq.com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
Copyright © lvyouw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