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旅游网 旅游网 旅游吧 旅游网摘 查看内容

水陆两栖背囊:帐篷气垫船任你变(图)

2013-7-24 16:02| 发布者: 旅游网_miller| 查看: 300| 评论: 0

摘要: 背囊变身“气垫船” “小创新”魅力无穷  写在前面的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任务使命的不断延伸和拓展,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频繁。而破障、逃生、避难等行之有效的救援设备的缺乏,成为急需解 ...
背囊变身“气垫船”背囊变身“气垫船”
    “小创新”魅力无穷
  写在前面的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任务使命的不断延伸和拓展,部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越来越频繁。而破障、逃生、避难等行之有效的救援设备的缺乏,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年来,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将学员科技创新活动与提升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相结合,自主研发出多项抢险救灾新成果。解读这些出自普通学员的创新成果,不仅可以感受到创新的无穷魅力,更让人感叹于青年学员当中蕴含的无穷智慧。

  一个背囊,四副“面孔”

  成果简介

  “水陆两栖多用途背囊”,集“背上为囊、救护为架、水上能浮、宿营为篷”4种功能于一体,具有造价低廉、适用性强的特点,可运用于野外宿营、伤员运送、临时渡河等紧急情况。此项成果由陈明、闫绍刚、刘语堂、陈成、孙元辉等5名学员研制,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发明缘起

  2010年湘江流域暴发洪水,电视上官兵们用门板、救生圈等运送受困群众,渡河工具奇缺,休息时官兵们也只能席地而卧……“能不能发明一种便携装备,同时解决渡河、运送伤员、宿营等问题呢?”电视上的一幕幕场景,引起了陈明等学员的深思。

  现场目击

  盛夏,华东某综合训练基地,一场带实战背景的综合保障演练渐入高潮。

  “一号高地有人中弹,急需救援!”右后方50米处,红方两名参演学员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回援。只见其中一名学员将随身携带的背囊取下,经过简单折叠伸缩,背囊竟然摇身一变成为运送伤员的担架。

  穿越敌火力封锁区后,前方出现一条宽约100米的湍急河流。面对“拦路虎”,救援学员紧急取出内嵌于背囊中的充气泵,为担架内部密闭囊体快速充气。3分钟后,担架又神奇地变身为一艘“气垫船”。两名救援人员将伤员置于气垫上,成功泅渡过河,在最短时间内顺利抵达野战医疗站。

  到达医疗站后,野战帐篷暂时短缺。“气垫船”在救援学员的操作下,又变成了一座单兵帐篷,成为另一名重伤员的临时“寓所”……

运输平台正在“辛勤劳作”运输平台正在“辛勤劳作”

  专家点评

  让“1+1>2”

  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严骏:一个背囊,四副“面孔”。“水陆两栖多用途背囊”印证了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优化排列组合,可使系统功能远远大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从而实现“集成创新”,获得“集成效益”。

  不是机器人,胜似机器人

  成果简介

  “自动导航运输平台”,是一种用于灾后救援运输工作的小型运输工具,具有无人驾驶性能好、行驶越障能力强、远程可视化监控操作、装卸作业灵活方便等显著特点。该成果由李光发、张川、张平才、刘双龙、廖萍等5名学员研制,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发明缘起

  2008年北川的抗震救灾现场,道路坍塌,桥梁中断,生命通道无法打开,灾民被困,救援队又进不去。怎么办?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光发等几名学员心急如焚,当时就把设计一套既简单实用又价格低廉、能实现在复杂路况下自动导航的高效运输平台,定为自己的科研目标。

  现场目击

  “自动导航运输平台”的设计方案前后历经了7次修改完善,这是最后一次修改后的实地演练镜头:

  “出发!”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只见300米开外,一辆外形既有几分像坦克、又有几分像机器人的新型运输平台在远程操纵之下,朝着险象环生的染毒区域驶去。

  前方出现乱石堆积的陡坡,运输平台迅速开启它的“火眼金睛”红外传感器,探测前方路况信息,并实时将数据传回平台内部自动控制系统。

  3秒钟后,具有平行四边形底盘结构的平台,通过履带自动调整行进姿势:遇到障碍物,它自动调整主体高度顺利通过;遇到陡坡,它自动提起前导轮平稳翻越。

  到达抢险区域后,平台立即利用机械臂,灵活实施救援作业,为后续救援的实施赢得了宝贵时间。

  平行四边形新型底盘、多履带式车轮、自适应性前导臂设计、可视化远程控制系统……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有评委对这一复杂、精妙的“自动导航运输平台”做出了这样的评语:“不是机器人,胜似机器人”,因为它具有救援机器人的多项功能,造价却远远低于昂贵的机器人。

  

  专家点评

  在追求完美中演绎创新

  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周建钊: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以追求“残忍的完美”而著称,并让苹果公司从一个“村落”演变成一个“帝国”。“自动导航救援运输车”课题组历经7次修改设计方案、完善装备性能,也同样是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最终让他们征服了大赛评委,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从天而降”不是梦

  成果简介

  “液控高楼逃生器”,是一种便捷实用的自助式逃生装置,利用先进的液压装置、单向轴承等实现缓降逃生。该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安全可靠等多个优点,由姜俊飞、吴春杉、叶旭明、魏春洋、初晓野等5名学员研制,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发明缘起

  2009年,发生在上海某高校的高楼火灾,使6名选择跳楼逃生的花季女生当场死亡……从电视新闻中目睹这幕惨剧的姜俊飞,当时暗暗下定一个决心: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发明一种安全有效的“高楼逃生器”。

  现场目击

  “呜呜呜”伴着阵阵刺耳的警报声,地处南京某街区的一座高楼正在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逃生实验:

  模拟场景中,高层建筑燃起大火,逃生通道浓烟四起,受困居民没有退路。

  时间就是生命。只见扮演受灾群众的实验项目组指导教师王强紧握钢索,利用“高楼逃生器”从4楼降下,10多秒后,平稳落地,成功逃生。

  随后,被困在楼上的其他5名学员利用逃生器上的单向轴承,快速回收绳索,依次安全逃离火灾现场,所有人员安然无恙。

  一幕幕精彩场景,令现场观看的人员赞叹不已。谈起研发这款“高楼逃生器”的经过,学员姜俊飞说:以往的逃生器有的是通过摩擦力,有的是通过间歇撞击来抵消或消耗能量,下降时的速度控制不好把握。

  “能否设计一种逃生器,实现缓降逃生呢?”一次火灾现场,消防官兵手中的高压水枪让他灵机一动:消防员的高压水枪射出高达20米的水柱,直达着火点;液体在巨大的压力控制下会产生如此效果,那么,能不能利用液压来抵消逃生者下降时转化的能量,使其平稳缓慢落地?

  对于这个难度系数很高且有点“危险”的项目,指导老师和学院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合力攻关之下,姜俊飞的“灵感”结出了硕果:“液控高楼逃生器”刚刚问世,就引起了多家企业的关注,纷纷登门寻求合作开发。

  专家点评

  保护异想天开的“金点子”

  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教授王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几乎人人皆知。但是真正践行这一点却并不容易。为异想天开的“金点子”撑起一片想像的天空、提供一方适宜创造力生长的土壤,在科研领域里显得尤为重要。

水陆两栖背囊:帐篷气垫船任你变(图)
GMT+8, 2024-11-22 20:26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分类

分享到:
旅游网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