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郎 珠峰商业登山始于1993年。这一年,距人类首次尝试攀登珠峰已有72年,距人类首登珠峰正好40年。此前的70多年,人类亲近珠峰的方式都是自主攀登。 所谓商业登山,是指登山客户支付一笔费用给探险公司,由探险公司负责高山上的服务。一般而言,珠峰商业登山服务方提供:向导的贴身服务、氧气、营地服务、适应训练、物资运输、危险线路的安全保障、医疗救助等。但,不保证一定登顶。简而言之,就是“能力不足金钱补”。客户之间更多的是各顾各的关系,而不一定是彼此协作的关系。因为这种攀登方式,登山客户主要依赖探险公司的服务才能成功。 靠金钱圆“珠峰之梦” 由于商业登山只在南北两条相对容易的线路上开展,并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去熟悉山峰、提供服务,珠峰至今已有的5000人次登顶,绝大部分是近20年通过商业登山实现的。正是通过商业登山,很多普通人才能够实现“世界最高峰之梦”。 珠峰商业登山开展的第四个年头,就遭遇了珠峰登山史上最惨烈的一次集体山难。1996年5月,优秀登山家Rob Hall和ScottFischer分别组织了2支珠峰商业登山队从南侧传统线路攀登珠峰,该线路上还有其他小型队伍,而在珠峰北侧则有一支印度队正在攀登。5月10日,几支队伍在登顶后遭遇了猛烈的暴风雪,珠峰两侧共有15人遇难!遇难者主要集中在两支商业队里。 希拉里和梅斯纳尔等著名登山家都曾担忧过商业登山的过度发展。从那次山难以后,国际上的商业登山和探险公司,更加注重安全、科学、公平地对待商业客户。登山死亡率大大下降,并帮助了很多特殊人群,走上了世界之巅。下面是境外商业登山的一些故事: 1998年,右足截肢的美国人Tom Whittaker,成为第一个登顶珠峰的残疾人。 2001年5月25日,32岁的美国人Erik Weihenmayer成为首位登顶珠峰的盲人。 2006年5月15日,新西兰人Mark Inglis成为首位双腿安装义肢登顶珠峰的人。 2006年5月17日,70岁日本老人Takao Arayama只用时3天,从大本营登顶珠峰。 2007年5月17日,3名菲律宾女性从北坡登顶珠峰,然后从南坡下撤,创造女性跨越珠峰的记录。 2010年5月22日,美国少年Jordan Romero创造了最年轻登顶珠峰的记录:13岁10个月10天!此后,中国规定攀登珠峰的年龄必须在18岁到60岁之间。尼泊尔则规定最小16岁,最老没有限定。 2012年5月19日,日本老人Tamae Watanabe打破自己保持的最年长女性登顶珠峰的记录,新的记录是:73岁180天。 今年5月20日,来自印度的、21岁 的 Tashi Malik和 NancyMalik成为首对同时登顶珠峰的孪生姐妹。 商业登山其实不够“商业” 1975年5月,中国队在北侧传统线路的最难点、海拔8600多米的第二台阶第一次架设了金属梯,从而大大降低了该线路的难度,并为后世通过这条线路开展商业登山奠定了基础。这架金属梯,被国际登山界称为“中国梯”。20多年之后,新兴的中国商业登山服务机构,几次更换了更加容易攀爬的长梯。 商业登山帮助普通人实现梦想的同时,也改变了珠峰攀登的格局,把更多的虚假光环带入了这座世界最高峰,珠峰越来越像一个名利场——特别是在商业登山起步才10年的中国。 比如,一个老板客户,找3、4个高山向导服侍,连脱个鞋、穿个冰抓都支使向导干。某些老板,在高山上,连烧水、做饭、铺床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欠缺,下来却吹嘘什么“英雄”、“第一”。误导着一批又一批不了解登山的大众,无非是为了获得“珠峰光环”背后的名与利。甚至从6500米就开始吸氧,即使国际上的商业登山也很少这么做,一般而言这个高度是7790米。 国内商业登山,唯一有些闪光点的是2003年4-5月CCTV对“中国驴友网登山队”(当年只有这一支中国队)进行了长达11天的连续直播,包括A组登顶的全过程,创造了电视直播史的记录! 今年的中国珠峰商业登山,则像是一出表面堂皇的闹剧:主办方把能力偏弱的老板们编入第一组,把能力较强的普通山友放在第二组。然后前边那组中一位老板在山上出了严重状况,却没有足够的应急预案和准备。当时主办方和后一组山友都以救人为第一,为此只好调用第二组的向导和氧气,结果造成第二组10位山友无法按计划登顶。救援成功后,他们曾申请继续等待好天气再试冲顶而不被批准,只能全体洒泪下山。下得山来,主办方一味用救援的伟大光环应付。而被救者也矢口不提在山上的状况,甚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在山上,只是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后边那组中10个人每个人30万登山费、近2个月高海拔苦熬、多年的珠峰梦想,就在这样的太极推手中,不知托付与谁了。 中国的商业登山,不是商业的问题,恰恰是不够商业的问题。国内商业登山客户中的某些商人,不是口袋里缺钱,而是人格里缺点儿东西。 攀登乐趣不仅仅在于登顶 商业登山,可以是登山入门阶段最安全、快速的途径。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玩商业登山,即使登了珠峰,也依然是入门水平。 登山如同谈恋爱,一开始谁都不懂。找个有经验的朋友帮忙,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如果凡事都交给别人来操持,自己却当甩手掌柜,又有什么乐趣? 喜爱登山的人,通过攀登所获得的乐趣,绝不仅仅是登顶。准备的过程、攀登中克服困难、沿途欣赏美景、与队友之间的默契,都是快乐的来源。只以登顶与否作为唯一标准去衡量攀登的乐趣和意义,如同只以高潮与否去衡量恋爱,这属于什么性质,大家自己琢磨吧。 对于登山者而言,不论登得多高,最终都要回到出发的海拔。让人生变得更加丰满精彩,或许才是登山的意义所在。 珠峰商业登山气息越来越浓 花钱圆梦到山下剩啥 GMT+8, 2025-1-22 23:34 |
旅游网|旅游论坛|旅游群|LVYouwang|www.lvyouwang.org 旅游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均为网友自行发布或转载网络公开内容,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违规或侵权可邮件至9519990@qq.com处理。本站为公开内容载体,对用户发布内容仅承担基础违法筛删,其他责任发布者承担。本站为公益性非盈利网站。
Copyright © lvyouw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