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网

旅游网 旅游网 户外运动 徒步 查看内容

在方山遇见“匈奴”,善行天下探路手记

2014-2-10 01:54| 发布者: 旅游网_miller| 查看: 587| 评论: 0

摘要: 2013年10月底,善行天下第二条线路的探路队员从北京、鄂尔多斯、上海等地抵达位于吕梁地区的方山县。 方山县城区人口圪洞镇有五万多,全县人口约16万。地处吕梁山区中北部,北纬37度,东经111度。当晚,几桌气雾腾腾 ...
2013年10月底,善行天下第二条线路的探路队员从北京、鄂尔多斯、上海等地抵达位于吕梁地区的方山县。 方山县城区人口圪洞镇有五万多,全县人口约16万。地处吕梁山区中北部,北纬37度,东经111度。当晚,几桌气雾腾腾的大铁锅烩菜入口,几杯当地"老传统"白酒下肚,众人回酒店休息。酒店液晶显示屏上滚动的欢迎字幕,显示出地方组织者的用心和细心。 次日早起,乘车进入位于北武当山风景区内的国家森林公园,资料显示县内森林面积约80万亩,我们一行40多人开始一天自助补给的探路徒步。 森林中有道的地方是曾经拉木头的小路,没有路的地方在向导的带领下翻山越岭,脚下的落叶和松针已经有了一定的厚度。 三位当地村民担任向导,在退伍军人村支书的带领下前队、中队、尾队照应着,难得的是他们一身整齐的迷彩服和军用背包,这是村支书的主意。支书的背包里装了罐头,分享给队员,然后背上垃圾。他不肯把垃圾丢在北武当山平台上的垃圾桶里,说要背回到县城,那里好处理。 天气晴朗,阳光照在背上相当暖和。 穿过一段森林,有摔倒的,有划伤手掌的,老队员说这路够刺激。很长一段乡间的水泥路,对脚的挑战更大。村庄是已经废弃了的,丛林间的窑洞显得顾及没落,远处山坡上的山神庙倒还矗立着。当年的夜晚这些窑洞是否也透出这样温暖的灯光?(2012年10月拍摄于永和县探路夜晚居住的窑洞) 走得快的先行五人居然在傍晚时分一路穿行,踏过1450余级就山凿筑的石阶天梯,直抵北武当山顶的玄天大殿。当天,正是阴历的9月15,想必景美月圆高处不胜寒?带队的村民对这一群人的脚下功夫深感意外。 
第二天,登云顶山的木头梯子上已经结冰了,2708米的山顶草甸,视野开阔。 30多年前西藏地区送给山西的10头牦牛已经繁育到600多头,在草甸的一端,有几十只正在吃他们的"高地早茶"(上图左上角的白色小点儿)。据说,这些牦牛是要人去召唤才肯来的,招呼牦牛的人发出"淡了淡了"的呼声,牦牛就来吃盐巴。巴甫洛夫到此一游。不过,因此有人用这种法子诱杀牦牛,现在牦牛来不来不好说了。这又是谁来过?被诱惑控制了的撒旦?人心叵测,你来我往,谁主沉浮?云顶山草甸的西侧是孝文峰,海拔2831米,又名南阳山,是吕梁境内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第二高峰。草甸上遗留的雷达部队房舍,除了有"高原之舟"称谓的牦牛,这个也可以为这里的高度作证。孝文峰山顶荒草间躺着一块大石碑,碑上文字需要用青草擦拭才能看见。同行的方山县委孙副书记说,当年他们一行30多人上去,没能够抬得起来,据说这是现存石碑中排名第六高龄的古碑。相传孝文帝出巡此山,就地避暑3日,设供祭奠亡母,并立碑为记,就是这一块孝文古碑。在此期间,孝文帝还潜心思虑朝中改革大计,下山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后人为纪念此事,又把南阳山称为孝文峰。北魏时处南北朝时代的北朝时期,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39年—公元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我们这里这一时期,乱得一塌糊涂,欧洲的西哥特人也把罗马帝国搅乱了,欧洲进入中世纪。北魏孝文帝改革算是历史上的一件值得记录的事情,比如均田制,给农民分一些土地。孝文帝出身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我们的队友中有一位的微信名"游牧民",也是山西人,有渊源?下了云顶山草甸,开车转到孝文峰后面的南阳沟,孙书记说夏天的沟里是避暑的清凉宝地,人们到这里打牌消闲。他曾一个人沿着溪旁一路徒步,一个多小时还不到尽头。 有同行的当地队友介绍,从这里是可以一直走上去,爬到孝文峰山顶,然后穿到云顶山草甸的,大约一天时间,晚上可以在云顶山草甸扎营。北武当山景区的张局长说,这里是座山都有路。想起了一句广告语,有山必有路,看来这广告说的是一个事实。 怎么还没到匈奴?其实他们已经出现了,孝文帝的先祖便和一位叫做刘渊的人打过仗,西哥特人也与匈奴人有关。中午,孙书记的招待午餐便设在历史上的一座都城附近,泉水边上的会所。远远望去山坡上的城墙依稀可见,这便是匈奴人刘渊创立的匈奴汉国的都城所在地。 匈奴人怎么姓刘?匈奴是秦汉时勤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秦皇汉武,都因战匈奴成功名。秦始皇"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湮谷,千八百里",这条路被称为"剑",剑指者即是匈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发兵三十万,匈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秦直道正是我们徒步的第一条线路,原来我们早就遇见匈奴,却未认出。汉朝时期,汉高祖曾被当时最强大的冒顿单围困,后缔结联姻,兄弟相称,因此,冒顿单于的后人便姓了刘。休养生息多年的西汉汉武帝大败匈奴,东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游牧于大漠。时间到了三国,曹操拘禁了南匈奴的末代单于,然后将匈奴分作左右南北中五部,刘渊的父亲刘豹即是左部帅。再到西晋晋武帝(司马懿的孙子)时期,刘渊接任去世的父亲的左部帅之职。晋惠帝时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南匈奴五部归一。公元304年,刘渊以复汉为名,在左国城,就在我们午饭的窗户外远处的山坡上,即汉王位,正式建立汉国(匈奴汉国),亦称汉赵,十六国时期16国之一,是西晋晚期少数民族第二个建立的政权。再其后,南匈奴人与汉民族逐渐融合,据讲陕北的刘姓多是匈奴人后裔。北匈奴被逐渐强大起来的鲜卑族取代,即北魏孝文帝那一族人,向西攻击的匈奴人把西哥特人赶进了罗马帝国。然后是罗马帝国被打趴下,那一段历史的故事在西班牙的马德里附近的大水渠可以遇见。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公元5世纪时,北匈奴阿提拉在欧洲建立起匈奴帝国,南匈奴几乎同时在中国建起帝国(即北魏?),二者在东西方同时向定居文明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在战败后匈奴人便融入到其他民族之中了。"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匈奴源又自何处?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原来也是同宗,本是同根生,怎么后来就成了异族?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至汉代,匈奴统一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又自称胡人,或"天之骄子"。与牦牛入晋同时期的大学生也被这么称呼过。或许就是那么一群人,因习性相合,就聚集成为更大的一个群体,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样一个曾经强大的群体,充满血性(习惯猎头喝酒),叱咤风云(胡服骑射),自然会引起后人无尽的追寻和思索,那就让各种好奇心驱使下的探索继续有趣地进行下去吧。我们行万里的路上,遇见匈奴,那就翻看匈奴。路,便是某些地方的入口。因为脚踏实地地走路,看得见你的"手笔",故而亲切易入,比起纸上得来耳中听到,显然更容易深入更想去看看。这个意义上说来,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在方山遇见“匈奴”,善行天下探路手记
GMT+8, 2024-11-22 00:24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分享到:
旅游网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