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受朋友的影响爱上骑行。他有一个梦想,骑行川藏线。 骑行川藏之前,他只锻炼了两个星期,最长的骑行距离只有70公里。而川藏骑行线路共有2000多公里。在路上,遭遇高原反应,挑战身体极限,经历体力透支,一次又一次享受着人生的艰难与精彩26天,他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挑战。 胡伟,25岁,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练过体育,喜欢运动,现在跟父亲做古董生意,生活平静舒适。 不久前,一个骑行过川藏线的朋友说的一句话让他感触很深:人的一生最好能去一次西藏,搭车也好骑摩托也罢,此生才能无憾。 他很受触动,决定骑车去西藏。 对于骑行,在2012年7月之前他还是一个门外汉。但对他来说,好像没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他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又听从朋友的建议,7月4日买了自己第一辆山地车,准备骑行川藏线。 没人相信他能骑车去,认为他从体力到意志力都不那么强,肯定去不了。而他心里想得很简单:只要出发,就能到达。练了两个星期后,他毅然出发了。7月28日,他坐车抵达成都,开始了川藏线骑行之旅。 在理塘遭遇高原反应 由于准备仓促,之前骑得最远的一次只有70公里,川藏线第一天骑行里程就达到155公里。累是难以避免的,但也是最容易克服的,只要充分休息就能解决,但最痛苦的高原反应,却不是想想就能克服的。 到达理塘后,第二天醒来洗漱时鼻腔口腔里都是血,脑袋也几乎要炸开似的,吃了当地的头疼粉才有所好转。在高原,因为缺氧,人总是犯困想睡觉,常常处于半昏迷的状态,非常危险,有的车友推着车子都晃,感觉就要睡着了一样。更厉害的,还有的直接住进了医院。 事后说起这些,胡伟心有余悸。 小贴士:到西藏,高原反应不可避免地在每个人身上体现,或轻微或严重,只能根据自身慢慢调节,这中间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如感觉不适,应多休息。 该扔的东西就得扔 川藏线的骑友们有句名言:能扔一张纸,那就减少了一张纸的重量。胡伟说,网上流传的把衣服上的标签都撕下来减轻负担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在那里,扔东西是千真万确的,睡袋、衣服、工具都有扔掉的,哪怕扔掉一两斤的重量,都觉得很幸福。 胡伟带了不少行李,到了成都和各地的骑友一交流,才觉得东西带多了,包特别重,只能先寄回淄博一部分,骑行上路之后,发现行李还是太多,只能再把一些东西遗弃在旅馆。 小贴士:行李的多少让人很纠结,少了不够用,多了就太重,在这里要多听从朋友的劝告,只带必需品,玩帅玩酷的装备和服饰只能成为累赘。 川藏线上疯狂一把 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精神兴奋,在50名左右的第一拨骑友里面,胡伟第十个到达第一站目的地。兴奋的胡伟也许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于是以后的日子他做出了别人看起来比较疯狂的事情——把事先安排好的行进攻略中两天的路程并做一天来走,最远的一次一天跑了260多公里。事实证明,有些高估了自己,特别是在泸定桥的那一站,攻略上标明要休息一天,可胡伟到达站点时才下午1点多。在大桥上拍完照片后,他也没正儿八经吃饭,只吃了饼干,想想距下一站康定只有50公里,而那边晚上9点左右才黑天,他觉得天黑之前应该可以骑过去,就兴奋地出发了。谁知这50公里全都是上坡路,更让人绝望的是,还有10公里才到目的地的时候,水已经告罄了,身上只有一包压缩饼干和一包咸菜。在非常渴的情况下,他根本就不敢吃这些东西,身体仿佛到达了极限,真有种想喝尿的感觉。 天渐渐地黑下来,温度已经降了下来,胡伟在距离康定还有几公里的一个小桥洞下停了下来,又累又饿又渴的他此时真想马上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然后躺下来睡觉。最后意志战胜了一切,继续前行,到康定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 小贴士:川藏线是一条非常成熟的路线,各种攻略多如牛毛,每天行程的安排都有其合理性,如果看到某一天骑行距离特别短,肯定有其特殊情况,如上坡、路难行或极美的景致等。 又将在出发的路上 回到家后,幸运这个词反复出现在胡伟的话语里:没有碰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没有碰到可怕的劫匪,自行车甚至连带都没扎过。 胡伟的脑海里,还时常会想起川藏线上的一切,同行的骑友、悲壮的泸定桥、美丽的然乌湖、还有那些折磨死人的泥路和爬得喘不过气来的上坡。有时候他躺在床上听电视里偶尔说出的字眼,都能够错听成西藏当地的地名,就会蹦起来去看电视。 完成了这次旅程,这个25岁的小伙子下个目标是环海南岛,也许明天、后天,他就在骑行的路上 全媒体记者 杨峰
年少轻狂爱追梦:骑行川藏线 品味人生路 GMT+8, 2025-1-24 04:45
|